近日,浙江寧波一個小伙去超市購買酸奶,付款過后發現酸奶已經過期一分鐘。于是小伙以此為由向超市索賠1000元,但超市不予索賠,小伙與超市多次交涉無果后,向法院提起訴訟。最后,經法院調解,超市賠償小伙400元。
這件事一經曝光就引發了熱議,有人認為小伙維護自己的消費權益,沒有任何問題;也有人對小伙購買臨期酸奶的動機表示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超市并沒有做好臨期產品的下架處理工作,在賠償時推脫責任,也違背了商家的信譽。
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判斷商品有沒有過期的方法就是看包裝上的保質期和生產日期。商品上的保質期和生產日期一般標注得都不夠明顯,一般需要花費一點時間才能找到,一些粗心大意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可能就會忽略掉或是懶得花費時間去查看,超市員工在處理臨期產品時也容易遺漏。
事實上,我國早在2016年就已經出現了一種會隨著時間推移變換顏色的食品標簽。通過外包裝上一枚硬幣大小的“智能標簽”由綠變紅的顏色變化,消費者由此可直觀識別出商品是否新鮮,不用靠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來判斷食品是否變質。
據了解,這款智能標簽的技術核心是納米。其基本原理是隨著時間推移,金屬銀逐漸沉積在納米顆粒上,形成厚度連續變化的殼層,改變了納米顆粒的尺寸、形狀和化學組成,從而使標簽改變顏色,并且其變色速率與時間和溫度精準耦合。而且顏色變化是不可逆的,不存在做手腳的可能。以牛奶為代表的需要冷鏈運輸的食品,單靠生產日期、保質期,難以監控產品的質量,很容易成為監管盲區。智能標簽的使用,能夠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據悉,智能標簽一旦撕毀,假冒的標簽都無法粘貼在原標簽的位置上,減少了商家作弊的可能。
智能標簽在食品行業的應用,國際上也早有實踐。2009年左右日本研發出可辨識食品新鮮度的智能變色卷標,他們認為食品標簽的有效期限容易有造假情況,而當食材隨著時間逐漸不新鮮時會產生氨氣,日本發明的這款智能標簽上有一層特殊涂料,可以隨著氨氣濃度的變化而變色。
2013年蘇格蘭一家食品包裝公司也研發出一種食品智能標簽,標簽會因為包裝中的二氧化碳與溫度變化而變色,可做為食品購買開封后的新鮮度辨識,標簽上列出Just opened 、Use soon、Past best等變色區塊,透過顏色顯現食品目前的新鮮狀態,提醒民眾在較新鮮的狀態下將食物食用完畢。
相較于制式的日期標示之外,智能變色標簽幫助人們以更科學、直觀方式掌握食品新鮮度,也為食品安全筑起一道屏障。期待在未來智能標簽能夠更廣泛地應用在食品包裝領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