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冬日,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擺渡鎮的一家食品公司生產車間內充滿緊張忙碌的氣氛,鄉親們將豐收的大豆一粒粒精挑細選,用古法盤制大醬、壓榨醬油,高粱用來釀制陳醋……每年,有500噸大豆和200噸高粱在生產線上完成加工,被銷往全國。賓縣聚焦打造“現代農業之都”,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落地了一批精深加工項目,推動農副產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發展。
先進生產理念加持“老手藝”
在醬油壓榨車間內,醬紫透亮的醬油沿著木質壓榨設備汩汩流入瓦缸內,該企業負責人李清軍拿起量杯,在“流兒”上接了少許醬汁,對著陽光查看成色,并湊過去仔細聞了又聞。“這個廠子的前身是我家的醬醋作坊,歷史可追溯到清代咸豐年間。我祖父和我父親以前都是趕著馬車走村串屯的貨郎。”李清軍說,祖業傳到他手里,趕上了鄉村振興大潮,在外打拼多年的他按照祖訓回鄉接手了作坊,也帶回了先進的生產理念。“交班”時,父親只囑咐李清軍一句話:“咋搞都行,但是,老祖宗的手藝不能丟。”李清軍介紹,去年新投產了一套全新生產線,大部分環節都實現自動化了;但盤醬、制曲等步驟保留下了古法,廠區內的近千口瓦缸,需要每天三遍打醬耙,充分晾曬百天才能出醬,出醬油則需要一整年。這家企業的陳醋釀造以紅高粱和紅心大曲為原料,采取木火熏焙的古法釀制,醋進了瓦缸,要經歷“夏伏曬、冬撈冰”,一年后才進行灌裝,鎖住了鮮味兒,保證產品鮮香醇厚。隨著產能的日益提升,“賓縣醬醋”憑借優良品質在全國市場的名頭越來越響。
拓展大豆產業鏈條惠及種植戶
“制醬需要蛋白質高、含油量低的豆子,我們和縣內多家大豆種植合作社簽訂了收購合同,在保證優質原料供應的同時,又起到推動‘穩糧增豆’政策落地作用。”李清軍說。合作社通過與東北農業大學技術合作,將5000畝大豆高產攻關項目落戶到賓縣居仁鎮,推行“米豆輪作”,“合作社+農戶+深加工企業”的復合經營模式,開辟了農業產業化新路,樹立了現代農業的“樣板兒”。一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大豆產業鏈條的延伸、拓展,首先受惠的就是種植戶。如今,鄉親們一開春手里就攥著訂單,種地不愁銷,賣糧不愁價,農業生產信心十足、熱情高漲。”
講好“一粒豆”故事賦能鄉村振興
“隨著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今,人們對食品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不但要選好的產品,還要知道你的產品好在哪。”李清軍說,搭上短視頻便車,他應廣大消費者要求,把“賓縣醬醋”釀造的每一個環節都“搬”到了網上展播,全程接受監督、聽取意見,此舉吸引了不少粉絲,也收獲了大量訂單。為了更好地為鄉村振興進行文化賦能,講好品牌故事,賓縣縣政府對紫道源醬油醋釀造技藝進行審核,并給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同時,也組織專人著手市級“非遺”申報。李清軍表示,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一路走來,黑土地大豆相關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何講好“一粒豆”故事是企業責任。近年來,在賓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賓縣醬醋”逐步衍生出醬黃瓜、醬辣椒、糖蒜等一系列產品,當地眾多的小園菜也跟著身價倍增,實現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賓縣醬醋”正逐步成長為一張閃光的縣域“金名片”。
(羅彥坤)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