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經信發〔2024〕3號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關于印發《重慶市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經信部門,市級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24年1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
為細化落實《深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更好推動全市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全市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固化產業綠色數字深度融合路徑,細化全面節能降碳循環發展舉措,優化完善綠色制造支撐體系,深化區域綠色低碳協同機制,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7年,全市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數字化綠色化深度融合,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進一步增強,區域綠色協同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全市規模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2年累計下降13%。全市累計新建200家綠色工廠、5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0個綠色園區和24個近零碳園區試點,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穩定在70%以上。
三、重點任務
(一)綠色化數字化協同發展。
強化重點產品、重點行業綠色低碳基礎
數據采集應用,在汽車等主導行業探索建立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打造供應鏈碳足跡試點應用場景。統籌綠色低碳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源,開發基于重點領域能碳監測、綠色工廠分級管理、規上工業企業梯度培育為重點的綠色場景應用,逐步形成涵蓋重點用能企業碳排放監測評價、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數據、重點用能設備在線監測、循環利用產業項目等在內的綠色低碳管控應用體系。支持企業構建數據驅動的生產方式和企業管理模式,積極推廣智慧能源管理及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統,強化數字化對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支撐作用。引導企業開展綠色化數字化協同發展,培育一批“雙化協同”轉型示范工廠,推廣一批“雙化協同”轉型典型解決方案和示范案例。到2027年,建設“雙化協同”示范企業50家。(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能源消費綠色低碳。
支持可再生電力在電加熱窯爐、高溫熱泵、電熱儲能鍋爐等領域電能替代,挖掘本地清潔能源潛力,有序推動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開發利用,加快推進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規劃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支持綠色微電網建設,結合新型儲能、儲熱等多種技術路線,推動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儲能一體化系統建設。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鼓勵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實施能源低碳化改造,推動園區有效利用余熱余壓資源、提高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加強對300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目標監督管理和技術支持,堅持節能監察和節能幫扶“雙輪驅動”,落實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目標責任制。聚焦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突出標準引領作用,擬建項目對照標桿水平高起點設計建設,引導未達到基準水平的存量和在建項目對照標桿水平實施改造升級,加快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步伐。(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生產過程清潔高效。
強化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清潔生產評價,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單位產品能耗、物耗和水耗等應達到清潔生產先進水平,依法將超標準超總量排放、高耗能、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列入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名單。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推進現有企業和園區開展以節水為重點的綠色高質量轉型升級和循環化改造,實現“節流減污”。定期發布重慶市清潔生產技術推廣目錄,全面推動存量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對綠色改造意愿強、基礎好的企業提供免費綠色生產水平評估,到2027年開展自愿性綠色生產水平評估企業累計達到800家。(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推動大宗工業固廢規?;?、高值化綜合利用,重點支持冶煉渣有價組分提取、分級利用和規模化利用,鼓勵以工業副產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生產水泥、紙面石膏板等綠色建材。提升較難利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推廣應用鈦石膏低溫干燥、化學法處理磷石膏及工業副產石膏制備高強石膏、高鐵赤泥及赤泥鐵精礦選鐵等先進技術。強化工業資源協同利用能力,在汽車、水泥等重點產業領域打造工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建設和引進關鍵項目,促進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物料閉路循環、物盡其用。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范發展,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在儲能、備電、充換電等領域梯次利用,推進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圍繞廢鋼、廢鋁、廢銅、廢舊輪胎、廢塑料、廢舊動力電池等主要再生資源行業,落實行業規范條件要求,不斷擴大規范條件企業覆蓋面,完善公告企業動態監管長效機制。到2027年,再生資源行業培育規范條件企業達到30家以上。(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技術創新持續強化。
聚焦高效低碳產品設計、高能效清潔生產、大宗工業固廢產業化綜合利用技術、資源化與再制造、能源互聯網綜合信息支撐技術、新能源高效開發及利用技術、新型儲能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構建“綠色設計+”“清潔生產+”“資源循環+”“智慧管控+”“新能源+”等技術需求和供給目錄,加快推動技術迭代更新和示范應用。以創新創業共同體培育為抓手,支持行業優勢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在綠色低碳領域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研究中心、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激發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活力。以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為目標,搭建綠色低碳技術中試熟化及供需對接平臺,促進先進適用的工業綠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產業化應用。(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加快構建。
加力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建設,實施區縣級綠色制造體系全覆蓋,完善綠色工廠梯度培育機制,對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實施動態管理,強化效果評估,建立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優化綠色設計方法與工具,推動綠色設計基礎數據庫建設,培育綠色設計示范試點,打造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引導綠色生產,促進綠色消費。推動節能降碳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持續培育能夠提供“一體化”“一站式”“多領域”的第三方綠色制造綜合服務平臺,提升全市制造業綠色服務能力。引導現有綠色專業服務機構融合發展,形成能力互補、資源共享的平臺主體,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培育龍頭企業,提升綠色服務產業集聚度,壯大產業規模。(市經濟信息委負責)
(七)綠色金融精準賦能。
以推動支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為目標,以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為抓手,開發符合我市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現狀的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構建具有鮮明行業特征的綠色金融認定評估標準體系,不斷擴大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高效利用等綠色金融工具覆蓋范圍。培育兼具綠色低碳和金融業務服務的三方專業機構,引導創新以項目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綠色金融服務新業態。聚焦清潔能源替代、零碳示范項目實施金融服務綠色示范工程,推動金融服務綠色園區、綠色工廠,打造近凈零排放示范樣本。(人行重慶市分行牽頭,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金融監管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重慶證監局等配合)
(八)川渝綠色低碳協同。
堅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牽引,推動川渝綠色智造協同創新,打造區域一體化綠色發展新格局。深化川渝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合作,探索制定川渝地區綠色低碳技術產品裝備推廣目錄,增強區域集群效應和品牌效應。持續開展川渝工業綠色發展系列活動,擴展川渝交流平臺,助推川渝兩地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重慶中心城區、萬州、潼南、成都、自貢、德陽等地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清潔能源裝備產業,形成一批“川渝造”世界品牌。(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區縣經信部門結合實際,圍繞各項重點任務進行梳理分解,制定工作推進方案,細化量化工作目標,明確每項工作時間節點、責任人員,嚴格督促落實。定期對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督促指導,重點督查工作措施、工作進展、工作成效等,確保各項工作務實高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優化綠色技改支持政策,加大對重大項目支持力度,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利用好綠色金融、綠色基金、氣候投融資等各類支持工具。各區縣要梳理明確本區域重點綠色制造類技改項目及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加大支持力度,創新支持方式。
(三)嚴監管促發展。強化節能監察和節能目標考核結果運用,推動節能違規企業的公開通報常態化。嚴格執行國家對電解鋁、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階梯(差別)電價政策,促使高耗能企業不斷降低單位產品、產值能耗,促進企業主動積極開展綠色轉型。
(四)加大宣傳力度。結合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全國低碳日、節能宣傳周等系列宣傳活動,以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為重點,廣泛利用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媒介深入開展工業綠色成效宣傳,積極宣傳能效水效“領跑者”、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標桿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強化企業、民眾綠色發展意識,共同營造良好氛圍。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