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童年五毛一包的小零食處于零食鏈的底端,一根蔥、咪咪、大刀肉等辣條因生產環境、衛生情況和營養價值等飽受詬病,一度成為“上不了臺面”的零食。近期由湖南省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在四川成都打造的辣條博物館,瞄準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低端辣條”和“高端博物館”相結合,通過故事講解、設備展示、投屏互動、現場動手做辣條等方式,向消費者展示辣條背后的故事。
從品牌化策略開始
說到辣條,這種又辣又香的小零食似乎停留在了孩童時期,在當代年輕人的印象里,放學后,在小賣部買上一包便宜的辣條,有嚼勁的口感和刺激的調味料總是讓人欲罷不能。但“辣條是垃圾食品”這個印象深深地刻在腦海中,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占據上風,也不知何時“戒”了辣條,這種便宜的小零食也便成為一種回憶。
幾年前衛龍辣條的異軍突起,讓童年小零食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價格低廉且量大。而目前辣條品牌化的策略,讓辣條行業從此重新走入大眾視野中,隨著各種營銷,辣條的受眾逐漸增多。
不過,要是問到辣條是如何誕生的,大多數人的心里也充滿疑惑。
實際上,辣條起源于湖南平江。1998年,湖南平江用面粉代替豆粉,采用單螺桿擠壓機械加工制作條狀胚體,加入四川火鍋的麻辣風味,創造性地發明了麻辣味辣條。
2021年,平江縣收獲“中國辣條之鄉”稱號,平江縣委書記李勇曾表示,這既是榮譽和鼓勵,更意味著新的使命和要求。“辣條產業是平江食品產業中的主導產業,為全縣提供了10.2萬余個就業崗位,為助推平江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平江縣休閑食品產業聯合會秘書長童湘平說。
近年來,平江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辣條等休閑食品作為支柱產業進行打造,堅持政策扶持,扎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將平江的“金字招牌”推向全國,乃至世界。例如,岳陽市平江縣各級政府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后,出臺了《關于支持休閑食品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政策、資金等多方面扶持辣條產業發展。2023年,當地設立工業發展基金,出資1.4億元用于支持存量企業擴產增能、二次創業;支持平江天岳新區辣條產業園區建設,該項目預估投資132.06億元,年產量達25萬噸,可解決6000余人就業,實現年產值35億元,年創稅收1.5億元,為平江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多方助力“蛻變”升級
從“低端
防腐劑食品”到“湖南健康食品的一張名片”,從“一間間小作坊”到“制藥級GMP車間”,平江辣條產業堅持創新引領、融合發展。
政企合作多措并舉,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在平江縣成立了全國首個辣條專業委員會,旨在制定規范辣條行業標準,實現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高效溝通,實現各方資源的整合,協調發展,促進“平江辣條”品牌共建,從而促進平江辣條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深度推進校企合作,探索產教融合模式。近年來,“麻辣王子”企業與國內多所高校簽約,例如,與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合作開設辣條專業班,成為全國“辣條專業班”先例,培養一批在辣條行業深耕的新型技術人才。校企合作的過程,是校企雙方的交互過程,企業精準抓住社會需求,為高校技術人才提供展示的舞臺,高校成為企業發展引擎,兩者合作,以國家戰略為導向,為本地經濟發展和國家創新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針對辣條企業和平江辣條行業的發展,政企校三方共同協作努力,從“小賣部垃圾食品”到“國民零食”,再到“辣條博物館”,從品質到品牌快速發展。如果沒有當初的冒險創新,不走尋常路,便沒有如今小辣條的“翻身仗”。
(戚譯升 文文) 原標題:小辣條的“翻身仗”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