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關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為方便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公眾全面了解,現將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制訂背景
人工智能為制造、金融、醫療、交通等各領域的工作提供了先進生產工具,作為一種新質生產力,將深刻影響生產、生活、社會、經濟等各領域的全面發展。2023年12月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2024年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有關工作,強調加快重點行業智能升級,大力發展智能產品,高水平賦能工業制造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陸續出臺《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緊緊把握戰略機遇,積極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帶來的顛覆性變革。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積極謀劃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帶來的顛覆性變革等有關要求,立足廣東產業稟賦,扎實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牽頭制定了《若干措施》,打造“人工智能+”廣東方案,創造智能時代的經濟新模式、生活新體驗、治理新方式。
二、政策依據
制定《若干措施》的主要依據包括:《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科發規〔2022〕199號)、《科技部關于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的通知》(國科發規〔2022〕228號)、《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工信部聯通信〔2023〕180號)、《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粵科高字〔2022〕277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粵府〔2023〕90號)等。
三、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主要內容包括五大部分。
(一)總體目標。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到2027年,人工智能產業底座進一步夯實,在手機、計算機、家居、
機器人等8大門類,打造100款以上大規模使用的智能終端產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400億元;聚焦制造、教育、養老等領域,打造500個以上應用場景,各行各業勞動生產率顯著提升。
(二)夯實人工智能產業底座,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一是建立人工智能芯片生態體系,打造智能感知產業體系。二是加強智能軟件研發創新,拓寬智能軟件應用廣度。三是建設高質量中文數據集,加快算法產品供給,建設大模型開源社區。四是加快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算力集約供給,推進算力網絡布局優化。
(三)構筑智能終端產品新高地,塑造廣東品牌新形象。一是聚焦智能機器人、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3大產品,提智做強高端裝備。二是聚焦人工智能手機、人工智能計算機、智能保育康復產品、智能家電產品、虛擬現實智能終端5大產品,賦智壯大消費終端。
(四)打造智能融合應用新引擎,形成經濟增長新風口。一是圍繞工業、建筑業、農業、交通、能源5大行業,賦能實體經濟新動力。二是圍繞教育、醫療、養老、健康、家政5大行業,賦能智慧民生新體驗。三是圍繞政府、城市、司法、安全、環保5大行業,賦能社會治理新效能。四是圍繞商務、金融、旅游、文化娛樂4大行業,賦能數字消費新業態。五是圍繞科學研究、生物制造、商業航空、餐飲等其他行業,賦能各行各業新領域。
(五)保障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組織協調機制,二是多方參與加強政策供給,三是逐步建立產業標準體系,四是創新人才培育,五是強化創新示范應用,六是營造產業生態氛圍,七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