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泉水生產工藝及設備-------引水
引水過程一般分為地下和地表兩個部分。地下部分主要是指由地下引礦泉水至天然露出口或地上出口,需對礦泉水進行密封,避免地表水混入,一般采用打井引水法。地表部分是把礦泉水從zui適當的深度引到zui適當的地表,再進行后續加工。
引水工程需要注意:
(1)水源地的開采水井必須是合法開發的并有相應的證件。
(2)引水工程的水源地周圍環境必須得到有效保護。
礦泉水引水的水源地,尤其是天然出露型礦泉水水源地應嚴格劃分衛生保護區。保護區的劃分應結合水源地的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特別是含水層的天然防護能力、礦泉水的類型,以及水源地的衛生、經濟等情況,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確定。衛生保護區一般劃分為一、二、三級。
1.*衛生防護區。*衛生防護區在泉(井)外圍半徑15m范圍內,必須設置隔離墻。該范圍內應由厚度為20cm以上的水泥封面,并有一定坡度向外排水。取水點有封閉式建筑物,并有專人管理。該范圍內嚴禁無關的工作人員居住或逗留,不得放置與取水無關的設備或物品,禁止建造與礦泉水引水無關的建造物,消除一切可能導致礦泉水污染的因素。
2.第二衛生防護區。第二衛生防護區在泉(井)外圍半徑30m范圍內,不得設置居住區、廁所、水坑,不得堆放垃圾、廢渣或鋪設污水管道,嚴禁設置可導致礦泉水水質、水量、水溫改變的引水工程,嚴禁進行可能引起含水層污染的經濟工程活動。
3.第二衛生防護區。第三衛生防護區器防護半徑應不小于100m,在該范圍內,禁止排放工業、生產廢水、嚴禁使用農藥、化肥,并不得有破壞水源地水文地質條件的活動。
上述各級衛生防護區必須設置固定標志,其范圍可根據水源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衛生狀況適當擴大。
(3)取水系統必須密封,與外界相通的換氣孔必須有空氣過濾器,必須設置衛生取樣口,并定期進行抽水指標及水質監測。
(4)引水時需要大量的水泵、輸水管,而礦泉水含鹽量較高、化學腐蝕性強,因此在開采時一般選用不銹鋼或耐腐蝕工程塑料等性質穩定的管材,防止由于滲漏導致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變化。另外,離心泵的攪拌會使水中氣體溢出,因此一般選不銹鋼齒輪泵來抽取礦泉水。